刘杰不属牛,但在麦特隆工地,每个人都说他非常“牛”。
2015年5月,《莱索托时报》发布红色预警:由于严重干旱,全国进入缺水紧急状况。正值全民喊渴时刻,中国水电八局承建的麦特隆水坝提闸放水,积蓄了一年的一泓清泉,缓缓流向首都马塞卢及周边5座城市的千家万户,给莱索托人民带来阵阵清凉。
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的人,是来自水电八局的刘杰。正是靠着刘杰发明并获国家专利的“大口径钢管焊接快速定位装置”,输水管道安装才得以提高工效上十倍,终于抢在红色预警的前面实现了供水。
“一带一路”拓荒牛
麦特隆供水工程,是中国水电八局进军南部非洲的第一个项目,也可以说是中国“一带一路”南非区域的拓荒工程。由于项目合同只有近亿美元,项目部只配备了刘杰一名从事金属结构制安的人。
莱索托是完全被南非领土环绕的国中国,商业并不发达,许多设备物资需要到南非才能采购,这就给麦特隆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困扰。麦特隆项目部的金结车间,也是简陋得只有一台车床、一台钻机和几个千斤顶而已。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刘杰只利用这些简单的设备,便演绎出一个个“牛人”故事。
一次,麦特隆大坝施工需要安装一台TC7052型塔机,但当地只找到一台50吨和一台25吨的汽车吊,安装的提升高度差了2.5米。刘杰带领着员工将塔机行走部分和塔身基节安装完成后,通过填垫3米高的渣土,就这样完成了塔机安装。然而,这种来自中国工匠祖师爷鲁班的技巧,却让承担项目监理的欧美工程师不以为然,直到后来刘杰的一桩桩奇思妙想,才最终将他们折服。
前面所说的输水钢管安装,原准备分包给报价70万美元的当地一家安装公司,但该公司却无法保证工期。最终,还是刘杰站了出来。他带领着几个当地员工,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钢管安装。为提高安装工效,刘杰设计制作的“大口径钢管焊接快速定位装置”,不但为实现供水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赢得了欧美工程师的交口称赞。
刘杰出类拔萃的动手能力让项目领导喜出望外,常常把一些不可能的任务也交给了刘杰。麦特隆项目原计划从南非购买25吨启闭机用于大坝下闸蓄水,考虑启闭机只用一次非常不经济,项目领导便让刘杰去想办法。
接受任务的刘杰还真不含糊,他利用项目部一台3吨牵引力的卷扬机,通过加工改造非常复杂的滑轮组,仅仅增加了一些钢丝绳的用量,最后就满足了25吨启闭机的下闸要求,滴水不漏地完成了导流洞的闸门封堵。
麦特隆项目附近没有像样的树和竹子,项目部决定用PVC管来替代开挖爆破中用于捆绑控制炸药尺寸的竹片,但人工破管进度根本赶不上高峰期开挖的需求。这时,刘杰又发明制作了一台PVC管自动破片机,将原由人工破管的功效提高了近20倍,立马解决了塑料管片供不应求的问题。
像这样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明,刘杰在莱索托做了20多项。麦特隆项目经理刘细军说:项目上就没有刘杰解决不了的难题;如果让他造飞船,我相信那一定也飞得起来。
2015年底,美国工程管理协会毫不吝啬地将当年“优秀基础设施奖”和“优秀国际项目奖”颁发给了麦特隆工程。而莱索托王国首相帕卡利塔·莫西西利则在供水庆典仪式上,高度赞赏中国水电做出的卓越贡献。刘杰,自然是首相称赞的“中国牛人”之一。
奇思妙想“技术牛”
说起刘杰,水电八局常德机械厂的老职工印象很深:这孩子很有天份,12岁就能把钟表、自行车之类的全拆散了再装好。刘杰18岁时参加湖南常德市钳工技术比武并获得第二名,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单位去上班,但最后还是按照父亲的意愿顶职进了水电八局,因为八局是国企,父亲已在八局干了30年。
工作之余,刘杰喜欢瞎琢磨。看到大家控制不好洗衣粉用量,他就发明制作了“粉状物定量供给盒”。冬天到医院打点滴,他又发明了“秋冬季输液加热保温器”。早晨跑步锻炼时,他又构思出了“自动计步器”。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手机还只有通话功能年代的发明,这些发明后来都成功申请到国家实用技术发明专利。
自那时起,刘杰一直保留着这种爱琢磨的好习惯,并将之带到了非洲南部。
莱索托缺水,属典型的山地国家,没有机械制造业,所需设备均从南非进口。麦特隆大坝蓄水后,因实施应急营救的需要,项目部采购了一艘橡皮艇。然而,因河道浅水区都是乱石,没用两次橡皮艇就被磨破了。
只有金属材质的艇才安全可靠,而找遍莱索托市场,居然空手而归。怎么办?虽然从没有接触过造船,但刘杰还是悄然开始打造麦特隆湖的第一船。
刘杰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冥思苦想,用了整整四个晚上才完成外形设计。他反复求证容量核算与CAD制图,先用废纸板按缩小比例练习下料,最后完成制作工艺编排等复杂程序。
造船最难的一步,是曲面船身制作。由于车间设备简陋,刘杰为了将0.6厘米厚的铁板弯成船身形状,他在铁板每个曲度的两端焊上拉环,再用铁链拉住两个拉环,然后通过加温、加热,慢慢缩短并拉紧铁链,使铁板按照设计的曲度慢慢弯成船身形状。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取材、放样、焊接、校正、打磨、安装、上漆等工序,再配上一台螺旋桨发动机,一艘最大载重量2吨的快艇诞生了。
麦特隆水坝原设计为开敞式滚水坝,坝顶无交通功能。见到两岸村民要绕道几公里方能到达对岸,水电八局向项目业主提出了增桥方案。经承担设计的南非公司多次讨论,最终拿出了预制梁过桥方案,并要求项目部4个月内完成预制梁铺设。
这时,刘杰的智慧又一次派上了用场,他利用项目部二十几吨闲置钢材,采用杠杆原理设计制作了简易架桥机,仅用了12天就完成了坝顶桥预制梁的架设,为麦特隆两岸村民连接起了幸福桥。为此,中国水电八局将这台简易架桥机命名为“刘杰架桥机”,并正式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刘杰创新工作室”。
甘于奉献“孺子牛”
刘杰不但自己喜欢动脑筋,也希望自己的徒弟出类拔萃。在莱索托时,他带的十几个非洲徒弟成了他的好帮手,在架桥机和输水管安装上都出了不少力。如今,这些徒弟已成了当地公司争相聘请的高级技工。
说起刘杰带徒弟,原水电八局常德机械厂的李建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2007年时,常德厂正着力开发“移动式混凝土布料机”等新产品,同时也在为湖南凌津滩水电站生产当时全国最大尺寸的定轮闸门。刘杰时任冷作班大班长,手下2个班组正是完成这些任务的骨干力量。当年4月,填补国内空白的布料机通过技术鉴定,开始批量生产;同时,定轮闸门制作技术也获得了水电八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刘杰所带领的班组受到了表彰。
然而,正值如鱼得水之际,刘杰却揭了厂食堂的招贤榜,一时令大家疑惑不解。原来,食堂老师傅因故请假,综合办主任李建林临时顶上担任大厨,谁知道一个月后老师傅申请内退,不再干这又苦又累的食堂活。于是,综合办一张招贤榜便贴上了厂里的公告栏。
看着几天没人揭榜,刘杰居然动开了心思,他和老婆一商量,决定两口子承包这个食堂。刘杰走后,他的徒弟邓辉当上冷作班副班长,这时大家才明白:刘杰是在给自己徒弟腾出发展空间呀!如今,邓辉早已担任水电八局青岛至连云港高速铁路项目部的机电部副主任,刘杰的其它徒弟,也成了各自项目的骨干。
回忆起这段往事,邓辉对师傅仍是心存感激。但谁也没料到,干上食堂的刘杰却给大家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刘杰原本喜欢下厨,更喜欢在传统莱品基础上自己做些改进,就连高温天送到车问解暑的绿豆粥,他都琢磨出一整套“程序”来。他在将冷开水冻成冰块的同时,把绿豆也熬成较干的粥,临到送车间前,再将冰块加入搅拌,这样的绿豆粥送到车间时刚好温度适合、清凉爽口,员工们特别欢迎。
刘杰用匠心操持的食堂,自然赢得了员工的心。按照惯例,厂里伙委会每月开展食堂测评,刘杰每次都得到90%以上的满意度,这成了至今无人超越的记录。
2015年,刘杰获得了湖南者技术能手称号,同时也被评为水电八局标兵。在给刘杰颁奖时,水电八局工会主席肖华民称赞刘杰:体现了“精品、创新和责任”三种意识,也体现了“担当、传承和奉献”的三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