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起源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松江(今中国东部上海市)地区的顾氏家族。明代嘉靖年间,松江府的进士顾名世晚年在上海建筑了一座林园居住,取名"露香园"。顾氏后裔精于刺绣,绣品精美典雅,技法独到,常用于家中陈设和馈赠亲友,因此称之为"顾绣"。"顾绣"素来享有"画绣"的美誉,是中国织绣工艺中的奇葩。
顾绣的艺术特色
1、半绣半绘,画绣结合
顾绣以宋元名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等杰作作为摹本,画面均是绣绘结合,以绣代画,这也是它最为独特之处。如在《群仙祝寿图轴》中,画中人物所穿锦裳,是先上底色,后于底色上加绣作锦纹状的;人物的面部则是先绣后画的,云雾则只用画笔直接用色,而不加绣。这种大胆创新的技法,表现山水、人物尤为生动。
2、针法多变,时创新意
顾绣的针法复杂且多变,一般有齐针、铺针、打籽针、接针、钉金、单套针、刻鳞针等十余种针法。
3、间色晕色,补色套色
这种精巧的明绣采用的种种彩绣线,是宋绣中所未见过的正色之外的中间色线。顾绣为了更形象地表现山水人物、虫鱼花鸟等层次丰富的色彩效果,采用景物色泽的老嫩、深浅、浓淡等各种中间色调,进行补色和套色。从而充分地表现原物的天然景色。
顾绣的收藏与传承
目前,收藏顾绣最多的是辽宁省博物馆,其中印有"韩媛绣"、"韩氏女红"的绣品有八幅。上海博物馆藏有韩希孟的《藻虾图》等四幅绣品。此外,江苏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也收藏有传世的顾绣,如《杏花村》、《山水三寿》等图轴。"顾绣"在对外开放的新时代,声誉远播海内外,现在"顾绣" 不但能绣制小型作品,而且能绣制大幅复杂的作品。 然而,顾绣是民间绣艺与文人画结合的产物,从业人员须具备传统的书画修养。正因如此,它很难普及,且制作费时耗工。因此必须要采取措施对这一传统绣艺进行抢救、保护、整理、挖掘。
"顾绣"从一开始就有别于苏绣、粤绣、湘绣、蜀绣这四大名绣,它专绣书画作品,因而成为独特艺术。它把宋绣中传统的针法,与国画笔法相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勾画晕染,浑然一体,为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与上海文化增添了异彩。2006年5月20日,顾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