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九,小寒、大寒……一岁最冷的时节,冬天最深的缝隙里,总是飘出一缕蜡梅香。
蜡梅因在腊月盛开而被称作腊梅,又称寒梅、冬梅、黄梅等等,人们一般也将蜡梅视作梅花,但在植物分类学上,蜡梅自成一科,与蔷薇科梅花亲缘甚远。蔷薇科的梅花开在春风里,蜡梅却盛放于隆冬苦寒时,眼下正迎来盛花期。
蜡梅与梅花亲缘甚远
1月13日,长沙橘子洲景区,深绿的橘树枝头偶尔还有一两个柑橘没有落尽;桂花竟然还在开花,香气有些闷,像被冻住了;梅花的花苞缩得小小的,很坚硬,还有待春风吹开;山茶倒是开得大大方方的,只是过于艳丽,失了冬之清冷气韵。
只有蜡梅带来隆冬时节最纯粹的一缕冷香、最清丽的一抹蜜蜡色。
“蜡梅因与梅花一样在冬春时节盛放,且都是先花后叶、有香气,因而被称作梅。”省农科院研究员、省政府参事张孝岳说,虽然同称作“梅”,蜡梅与梅花的关系在植物分类学上关系疏远,蜡梅为蜡梅科蜡梅属,而梅花为蔷薇科李属,蔷薇科拥有庞大的家族,梅花与蔷薇科的樱花、李花、桃花的关系显然比跟蜡梅亲近得多,花形、花色也更接近。
蜡梅是落叶灌木,梅花则是落叶乔木,两者最明显的不同是花期,蜡梅开在寒冬,盛花期在腊月隆冬时。宋人晁补之曾写道:“诗报蜡梅开最先,小奁分寄雪中妍。”梅花则在开春开放,盛花期要晚两个月,因此蜡梅又称寒梅、冬梅,梅花别称春梅,蜡梅被称作花中“寒客”,而梅花是花中“清客”。
此外,蜡梅花朵多为蜜蜡状的黄色,梅花有白、红、绿等多色;蜡梅香味较浓,梅花香味较淡;蜡梅叶对生,全缘无齿,梅花叶互生,叶缘有细锐锯齿。
古人并不深究植物的分类,将这两种植物都冠以梅名,歌之咏之。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此处“寒梅”可能是蜡梅吧。“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说的就应该是春天的梅花了。
大约到了宋以后,人们才开始有意识地区分蜡梅与梅花。北宋黄庭坚《从张仲谋乞蜡梅》:“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南宋谢翱《蜡梅》:“冷艳清香受雪知,雨中谁把蜡为衣”,都是明确写蜡梅。南宋王十朋的“ 非蜡复非梅,梅将蜡染腮”,则确认蜡梅非梅花。李时珍《本草纲目》称:“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湖南是蜡梅野生分布的南界
“国内少有人专门研究蜡梅,一般都是研究梅花顺便关注蜡梅了。”张孝岳说,蜡梅的相关研究要比梅花少得多。
有研究称,野生蜡梅集中分布在北京以南、衡阳以北、上海以西、成都以东,又有一说称,新宁是蜡梅野生分布的南界,总之湖南已经处于野生蜡梅原生地的南端了。广东也有现代栽培的蜡梅,但蜡梅到了这里冬天不落叶,花也开得不好。梅花却很喜欢南方温暖的气候,在广东广泛栽培,在北方较少见到。
在湖南,蜡梅要比梅花常见,但在湖南却很少有成片的景观。让张孝岳惊喜的是,石门县维新镇峡阳河的峡谷地带,分布有大片野生蜡梅。2000年左右,张孝岳以2元一株拉了一车野生蜡梅到长沙,现在湖南省园艺研究所内还留存有上百株。
而作为十大传统名花之一的梅花近年来开始受到人们重视,观赏地点相对集中。近几年,省森林植物园、橘子洲景区、晓园公园等都引进梅花种苗进行了规模种植,以橘子洲景区梅园为例,这里有500多株梅花树,蜡梅却只有十多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