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更多>>
视窗更多>>
动态更多>>
人物推介首页 > 人物推介
袁桂竼: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领头雁

袁桂竼,女,法库县双台子乡侯家堡村党支部书记。210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

       袁桂竼,是位57岁的女性,眉清目秀的她,脸颊过早地布满了皱纹,加之一身沾满土星子的着装,看上去实际年龄要趋前许多,难怪村民们说:“咱们袁书记为了建成棚菜专业村,付出的心血太多了,整天忙的土土豁豁的。”正如村民们所说的,袁桂竼凭着自己的苦心、热心、诚心,艰苦创业17年,终于在盐碱窝里建成了棚菜专业村,成为全县村级首富,实现了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梦想。
费尽苦心定路子
      候家堡村要大力发展棚菜经济绝非是突发奇想和偶然,当初在提及此事“动员谁干谁也不想干,连村干部都不敢干”的情况下,是袁桂竼坚定了一个信念:“候家堡论自然条件,发展棚菜经济是本村改变传统种植观念的突破口,一心一意做下去,干起来,是候家堡村致富的希望所在。”正是袁桂竼这个主意才有辉煌的今天。
      候家堡在双台子乡西20华里处,也是历史上东北解放战争第一个春天“秀水河子战役”历经地“秀水河”的东岸,全村316户、1090口人就在这由于受风沙侵袭和内涝严重而致的盐碱地上祖祖辈辈地从土里创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也摆脱不了“养鸡为换盐,种粮换衣穿”的困境,成为全县西部盐碱滩上最为贫困的村。
     2005年,面对如何解开候家堡村村民发家致富这个“迷团”的袁桂竼,耐不住全县“打破传统种植观念,大开致富门路”新局面的压力,她思来想去,百姓们议来议去,话题最后集中到一个共识上:候家堡虽然要资源没资源,上项目又没有对路的,眼前就是一片盐碱滩,在这“兔子不拉屎”的鬼地方只能扣棚子种菜,这条路再走不下去,就无路可走,议在当日,说在当时,真正走上这条路并不容易。
    时任村主任的袁桂竼,这是位认准啥事就干的刚强女性,虽然她拿定了要靠发展棚菜闯出一条致富之路的主意,可一向被传统种植观念束缚多年的村干部们还难免有些疑虑:“咱候家堡本来农户家底就薄,一是拿出一笔资金建大棚有难度;二是如果搞不成功赔进去,等于让农户雪上加霜,还是三思而后行吧,等咱乡有搞成功的再干吧。”一向执着的袁桂竼这时沉不住气了:“看起来这是一条险路,如果谁也不敢尝试,咱去效仿谁呀?得等哪年是个头啊,今年就干,我先建棚子,凡是村干部和党员都带头干,用老脑筋看事物没有迈大步那天,不成功大家骂我下半辈子。”
     尽管村干部们还心有疑虑,但思想观念在不想“抢残守缺”上转了一个大弯,无论是成是败,以党支部班子成员为主的党员干部率先建起10栋大棚,其中袁桂竼自己就建了5栋。令人意料之中的是,这盐碱地种棚菜真对路,当年每户或多或少地都挣了钱,比种大苞米强多了,事实为以后候家堡村棚菜经济的逐年发展垫上了第一块基石。
倾尽热心带步子

     发展棚菜生产所迈出的成功一步,不仅令候家堡的村民们看到了获取高效经济的希望之光,更让袁桂竼坚定了一个信念:村党支部以后就把发展棚菜生产作为创先争优的一张牌,把这项产业做好做大,无论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不折不扣地走下去。
     为了逐年地把农户引上棚菜生产上来,袁桂竼针对实际存在的几个难题,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涉及到土地流转的,由村里负责建棚户与他人串地,按着效益对等的标准(指种大田作物),由村里协调串换;涉及到建棚没资金的户由村里协调贷款,并由村里作担保。把这两件事落实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那段日子里,袁桂竼操的心太多了,吃的苦也太多了,有几户村民不愿把地串换出来,说服动员工作都由她来做,光是蔡彦平家一连去了6次,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贫困户孙占龙,找到袁桂竼表示要建几栋大棚,因欠银行贷款不能再办理新贷款。袁桂竼听说这种情况后,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但看着孙占龙那种渴望建大棚的急切心情,袁桂竼做出了一个令她的家人都难以接受的举动,就在孙占龙找她的第二天,袁桂竼背着丈夫把家里的7头牛全卖了,随即给孙占龙送去1万元,让孙占龙先建起2栋大棚,意外之中的孙占龙接过钱说:“你咋能贷来钱呢?”“这是我卖牛的钱,等你挣钱了再还给我。”孙占龙被感动得不知心里是啥滋味。事后,袁桂竼的丈夫为此事跟她20天里只说了一次话:“你借给别人建大棚的钱好几份了,再有借的你卖啥呀?”
      只要村民想建大棚找到袁桂竼,出钱出力啥都舍得,而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在袁桂竼身上,没有吃不了的苦,2009年秋,法库县政府决定在候家堡召开全县设施农业建设现场会,向全县推广该村发展棚菜生产的经验,当时,该村新发展的棚菜园区还没腾出地块来,袁桂竼骑上摩托车逐户“督战”,由于雨后路滑,摩托车滑倒,造成袁桂竼小臂骨折,按理说她应该住院治疗,袁桂竼开完药,扎上绷带,第二天单手骑着摩托车来到工地,很多村民们见到此情此景,都劝她在家养伤,袁桂竼却一刻都没离开工地,保证了工程进度,使现场会如期召开。
袁桂竼的热心,让村民们对发展棚菜生产更加充满了信心,使全村的棚菜产业逐年有序地发展壮大。
竭尽诚心扛旗子
    “弯下腰能干,坐下来能算,找市场能谈判。”这是候家堡村全体村民送给袁桂竼的一句顺口溜,意思是说,为了把棚菜产业做起来,袁桂竼把产、供、销这几件事都落实得件件如心,不让村民们有一点为难和担心,只要袁桂竼在前边走,就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喊一嗓子便一呼百应。
     把一个拥有300多户的村屯建成棚菜生产专业村,袁桂竼深知有一定的风险,万一有闪失,损失不是个小数目,本来弱不禁风的农户将很难承受,对此,袁桂竼绷起全身的每一根神经,时刻不忘把好每一个生产和经营环节,如种植期的土肥调整、育苗期的温度控制、坐果期的水肥用量等等,袁桂竼为避免农户出现失误,安排党小组成员进行义务指导,不用棚菜户走东家访西家去“寻医问药”。同时,建立党员与棚菜户“结对子”关系,村里根据每年新发展棚菜的农户和生产环节技术管理薄弱的户,每年进入生产前,由村党支部按着标棚菜生产的党员数进行分工,每个党员各负责几户的技术指导,定向服务,跟踪指导,如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结对子的党员向村党支部反馈,再由村里请乡里的技术员个别“问诊”,或请沈阳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集中上大课,破解一些“疑难杂症”。
      为了让产品市场大一点,并能卖上好价钱,袁桂竼开着自家车到黑龙江、内蒙、吉林等大中城市找市场,建立起包括俄罗斯边贸市场在内的拥有百余个批发商组成的销售网络。每次外出考察市场,袁桂竼还分别有选择地带几位村民,让他们学习市场营销知识,几年下来,全村形成了一支由30人组成的经纪人队伍,其中大部分是随着袁桂竼走南闯北转市场转出来的。
     2010年4月8日,已具规模的候家堡村的棚菜产业经历了一次重大考验,一场8级大风几乎把全村的棚子都刮坏了,树上到处悬挂着残破的塑料布,刚移植到棚里的瓜、菜苗全都被冻死,看到这情景,一向刚强的袁桂竼落下了心酸的眼泪,菜农们也都皱起了眉头,观望着袁桂竼这根顶梁柱下一步该咋办?袁桂竼不负众望,到县里协调资金,最大限度地恢复生产,全村打响了生产自救的攻艰战,这一年仍实现了两茬瓜、菜生产,并取得了不错的收入。
      至今,候家堡村设施农业已发展到5000余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近90%,2011年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先后投资500余万元修建了文化广场、6000延长米的村路,安装了80盏路灯和可供全村所有农户使用的沼气站,有6户盖上二层楼,16户买了轿车,23户买了微型货车。每当村民们茶余饭后议论起这些变化时,总是要肯定袁桂竼的功劳,而袁桂竼却总是谦虚地说:“还是党支部发挥了四个作用:一是党支部成员从种植观念的转变上把村民引上了路,没有当初的大胆尝试,就不会有今天;二是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是一种无形的指导,让不懂技术的村民学着干,避免了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失;三是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经济补偿由村里来解决,使棚菜生产形成了园区化,既便于各棚菜户之间的技术交流,又便于集中销售;四是在销售这个最根本环节上,由村干部负责联系市场,减少了农户的费用,还找到了最佳市场。”
      昔日盐碱滩,今日瓜菜鲜。候家堡村棚菜产业能有今天的辉煌,村党支部的作用功不可没,而袁桂竼所付出的心血让村民们历历在目,是她在农村大搞产业结构调整之时,没有调来调去地折腾,就是认准了发展棚菜经济一直走到今天,规模经济崔生了广阔的市场,农户坐在家门口很轻松地把自己的产品换成大把大把的钞票,真正走上了富裕之路。17个春夏秋冬,候家堡村党支部曾几次换届,每次都是全村百姓向乡党委表态:“咱村的书记不用选,我们就认准袁桂竼了”。

2015年4月28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京ICP备17003441     联系方式: 010-52871588 

《世界家苑》杂志版权所有   《世界家苑》编辑部编辑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337/GO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9603  邮发代号:12-56

广告经营许可:220000410013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04363号  

主管: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吉林人民出版社  法律顾问:北京首联律师事务所杨鸿飞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