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更多>>
视窗更多>>
动态更多>>
人物推介首页 > 人物推介
周郑生谈工匠精神:难在于匠,更在于心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周郑生

《花好月圆》-倪东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纯银花丝摆件《颐和万寿大龙舟》-曾建中-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清式小叶紫檀仿宫殿云龙纹佛龛》-伍炳亮-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提出“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01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做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决策;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振兴传统工艺置于重要地位;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由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这项重大工作谋篇布局提供了发展思路和路径指引。

近期,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周郑生在此大背景下,在接受《艺术市场》采访时,就如何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英、推进工艺美术事业繁荣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以下为采访完整版,愿与工艺美术行业全体同仁及工艺美术爱好者分享之!

问: 从“工匠精神”的追求到“中国工匠”的诞生,许多专家认为工艺美术最能集中和充分实现工匠精神和中国工匠。您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中国的工艺美术在哪些方面拥有优势来体现工匠精神?

答: 这个观点非常对。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与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在距今约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发现有石器工具的遗存,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了石器工具和在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原始装饰品。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3000年,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出土了大量仰韶文化彩陶。到目前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雕塑作品也是在新石器时代,还有染织、编织等均出现于此,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对生活、对美的向往的产物,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工艺美术代表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传承发展至今,共计11大类,65个中类,83个小类,1881个品种(依据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报告),是具有庞大从业群体、技艺门类、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体系行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中央和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已上升为中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战略。工艺美术在国家统计局修订的文化产业的十大分类中,排列第七大类,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扶持,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认为:工艺美术从业者立志勤奋、自信自强、追求卓越、忘我奉献,对及以水平精益求精、对产品作品精雕细琢、对工作对事业不懈追求,最终历练成为身怀绝技、德艺双馨、具备传承创新精神的行业精英的过程就是对大国“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大国“工匠精神”既是我们工艺美术人立身从业必备的重要品格,也是实现“工艺美术品向艺术品转变,工艺美术艺人、匠人向艺术家转变,工艺美术作坊向产业化转变”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因此,工艺美术行业确实是最能集中和充分体现工匠精神和实现中国工匠的行业之一。

自古至今,工艺美术始终在不同领域以不同的展现形式贯穿着我们的生活,从远古时期的仰韶文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南宋宋高宗时期专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官窑;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各时期民窑;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的故宫;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天安门及华表;中国古代居民建筑东阳卢宅;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承载着对革命先辈、为中国解放事业、对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缅怀之情设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气势磅礴的灵山梵宫建筑,它们都展现着各时代、各地区工艺美术发展的轨迹和特点。近年APEC峰会和G20峰会中的工艺美术品,以及中国政府赠送联合国总部象征和平美好的精致国礼,这些工艺美术珍品惊艳了世界,可以说,工艺美术是中国面向全世界的一张金字名片,这些无不彰显各时代工艺美术从业者精湛的手艺、无不彰显着工艺美术文化和艺术的沉积体现、更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体现中国工匠精神无与伦比的优势。中国工艺美术所展现的是中华民族千年礼仪文化、历史文化、艺术文化,展现着文化之精髓。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国文化崛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亦必再现辉煌。昨天的工艺美术品是今天的文物,今天的工艺美术品定是未来的文物。这种传承发展就是工艺美术的魅力所在,是工艺美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方向,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更是对中国工匠高度的肯定。

问:  从工匠精神的追求到中国工匠的闻名,您认为工匠需要经历怎样的锻炼和蜕变? 

答: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继“工匠精神”后再度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工匠,手艺工人,有专门技术的工人,指在某一方面造诣或修养很深的人。就工艺美术行业而言,宏观讲行业从业者即工艺美术工匠,因行业技法种类繁多,各技法种类亦可称之“匠”,如木匠、金匠、银匠、铁匠、铜匠、石匠等。工艺美术发展传承至今并依然辉煌屹立,不仅因为庞大的体系,国家利好政策的扶持,也是因为一代代工匠们的传承有序,他们跨越了时空,用精神和血脉薪火相传,并在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工艺美术行业原来大多采取师带徒和家族传承制度,近年来各高等院校也开设工艺美术课程,为行业培养后继人才、输入新鲜血液。作为新时代工艺美术工匠,扎实的技法功底、精湛的专业技艺、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品德是从业者坚实的基础,对作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进修学习,对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对艺术底蕴的不断升华,都是每位工艺美术行业从业者不可或缺的自我历练的过程。正所谓“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关键难在于匠,更在于心。我认为,行业从业者在创作作品时要做到三点:技艺、创意和寓意。在中国工艺美术体系,有理论的创作,创作理念要有针对性、有时代性、更要有思想有灵魂,作品形态与内涵血乳相融,并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通过专业技法,工匠精神的历练,最终蜕变成为德艺双馨的“中国工匠”,由“指尖上的艺术”升华为“指尖上的中国”。

问: “工匠精神”的提出已经一年。据您所知,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工艺美术领域通过那些活动或者举措来追求工匠精神的?您认为这些活动和举措的效果如何?

答: 自从李克强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工匠精神”后,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迅速引发强烈地共鸣。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作为在民政部注册的社团组织,始终以为政府和行业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弘扬中国工艺美术文化,繁荣中国工艺美术经济,振兴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奋力推进工艺美术行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编撰《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它作为我国重大历史文献也作为工艺美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将成为当代的《天工开物》、21世纪大工艺美术百科全书,全景性地向世人展现中国工艺美术各历史时期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灿烂的光辉;我们联合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与知名院校联合组织“中国雕刻艺术研修班”,与地方共同举办“中国工艺美术玉雕专业高级研修班”等,提升了专业技艺人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艺术创新能力;我们开展行业技艺大赛,一是组织行业作品评比,如“‘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和“‘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等,二是举办各项现场技艺大赛,诸多行业活动的举办提高了从业人员水平,促进了交流,鼓励了人才,推动了发展;我们打造工艺美术行业品牌展会,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至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共举办52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17届,每届展会紧跟时代主题,引领新理念、新定位,多年来持之以恒的为工艺美术行业搭建交流平台;为进一步促进工艺美术行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构建与提升,我们在行业内积极开展特色区域的评授工作,在更高层面发挥了区域品牌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为弘扬工匠精神,表彰工艺美术行业德艺双馨、业绩卓越、并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艺人才,我们举办了“工艺美术行业典型人物”和“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评审;国际方面,我们坚持“走出去”和“大传播”并进发展思路,促进国内国际行业间交流共同发展。组织参与亚太手工艺大师评审和国际性交流研讨项目,推动世界手工艺理事会进行世界手工艺城市命名及考评工作,带动了当地特色工艺美术产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工艺美术产业的科学发展。这些举措和活动,都旨在提高工艺美术行业内优秀人物的社会影响力,加速行业人才培养,引导、激励广大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工作者进一步繁荣创作,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推动工艺美术事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目前,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倍加珍惜。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加大行业宣传力度,弘扬中国工艺美术文化,扩大交流范围,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团结互助,形成发展合力,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为振兴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做出新的贡献,共同创造工艺美术事业的新辉煌!




 


 


 京ICP备17003441     联系方式: 010-52871588 

《世界家苑》杂志版权所有   《世界家苑》编辑部编辑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337/GO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9603  邮发代号:12-56

广告经营许可:220000410013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04363号  

主管: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吉林人民出版社  法律顾问:北京首联律师事务所杨鸿飞律师